外商独资医院放开带来了什么机遇?|界面新闻

外商独资医院放开带来了什么机遇?|界面新闻

傅婉月 2024-12-09 服务项目 1051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陈杨 黄华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11月29日,据国家卫健委官网 ,国家卫健委、商务部 、国家中医药局 、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下称“《试点方案》 ”) 。

《试点方案》提出 ,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 、南京、苏州、福州 、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九地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 。

此前,9月8日 ,商务部、国家卫健委 、国家药监局曾联合发布《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换而言之,本次《试点方案》是对前述通知的细化。

对于该《试点方案》,业内多认为这将给外商在华办医带来机遇 。不过 ,外商医院如何在国内“活下去 ”甚至“活得好”,此前业内并未探索出一条清晰的路径。这其中,医生资源、患者人群及背后的支付方 ,始终是外商办医在面临的挑战。

再次放开

外商独资医院放开带来了什么机遇?|界面新闻

实际上,早在2013年,以上海自贸区建设为契机 ,上海即出台了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的试点政策 。到2014年,原国家卫计委、商务部曾发文,要求在北京 、天津、上海、江苏 、福建 、广东、海南7省(市)开设外资独资医院试点。

一年后 ,上海永远幸妇科医院落户上海自贸区外高桥保税区 ,成为全国首家外商独资医院,其为一家以辅助生殖为优势的专科医院。

不过,同在2015年 ,外商独资办医被喊停 。在当年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医疗机构又重新被列入外商投资限制类项目。直到2017年,前述目录再次明确 ,医疗机构的参与形式仅限于合资、合作。

而当下,政策经过一轮反复后,外商独资医院再次被放开 。

据本次《试点方案》 ,外商独资医院应当符合中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生物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一般性要求,同时符合《试点方案》规定的试点条件。

例如,外商独资医院的医院类别为综合医院 、专科医院、康复医院 ,医院级别为三级,但不得设立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 、血液病医院等医院;诊疗科目不得登记血液内科;不得开展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肿瘤细胞治疗新技术试验性治疗等诊疗活动。

同时,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应当接入属地医疗服务监管平台 ,电子病历 、医用设备等信息存储服务器应当位于我国境内 。支付方面 ,符合医保有关规定的医院可按程序申请纳入医保定点,同时也支持医院对接国内外商业健康保险 。

12月2日,中国社会办医行业专家陈林海告诉界面新闻 ,从政策发展来看,当下的试点实际上是在中外合资办医的基础上,在资本层面进一步开放了外商独资办医的限制。

究其原因 ,陈林海分析,从供给端看,一方面 ,当下人们有更丰富的医疗需求,但随着国家推行新医改,公立医院逐步回归公益属性 ,内资社会办医力量又远远不够,此时,外商独资医院可能可以承接公立医院溢出的、对医疗服务品质有更高要求的患者。另一方面 ,随着免签“扩容” ,来华外国人数增加,也可能给外商医院带来机遇 。

汉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顾泱律师同样表示,整体而言 ,这一政策转变可能有助于引入外资,从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同时也鼓励国内医院借鉴外资医院的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竞争力。

定位互补

随着《试点方案》公布,外商医院自身的发展以及对国内现有医疗格局的影响备受关注。

实际上 ,国内绝大多数医疗需求由公立医院满足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当期,公立医院、民营医院诊疗人次分别为35.6 亿 、7.0 亿 ,占比分别为83.5%、16.5%。

在这一现状下,本次试点并不是希望外商独资医院和公立医院抢食市场。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发布的《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政策“一问一答 ”》(下称“《一问一答》”)提到,外资医院的功能定位主要是为人民群众和在华外籍人员提供多元化医疗服务 ,与其他医院形成互补关系 。

由此 ,《一问一答》也指出,总的来看,在9个省市进行设立外商独资医院试点 ,对全国医院体系的发展全局和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不会产生大的影响,而且对满足群众多元化就医需求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告诉界面新闻,一方面 ,外商独资医院可以补充国内特需医疗服务,也带动人文关怀理念的提升,刺激一些新的管理观念生成。同时 ,在国内开展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大环境下,海外的商业保险体系也能让国内医疗机构借鉴学习 。另一方面,外商独资医院也能促进国内的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进一步提到 ,结合DRG改革的趋势来看,国内医院需要构建急性期治疗前后的服务链条,而不只是住院治疗 ,这是传统医院非常欠缺的方面。他认为 ,外资医院在海外已经积累了如何让病人出院后更健康的经验 。基于此,在国内开展外资医院建设有利于完善现有的医疗体系 。

医生、患者资源待解

不过,如何抓住前述机遇 ,实现和当下的医疗体系差异化发展 、协同互补,目前看来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陈林海提到,从此前的经验看 ,国内中外合资医院的数量不多,表现也不算出彩。目前,中外合资医疗机构仅有300多家 ,而且大量以诊所的形式存在,医院是少数 。

这当中绕不开的问题是医生资源 、患者人群及背后的支付方从何而来。且《试点方案》中,资本层面进一步开放的同时 ,外商独资医院实则也有不少限制。

陈林海向界面新闻分析,一方面,早先外资医院入华定位的是高端市场 ,主要服务于海外来华工作的高管群体 ,他们有企业购买的商保做稳定的支付方 。但这部分市场实际上非常窄,且当下已经发生变化。

这从头部中外合资医疗集团和睦家身上或可体现。据行业媒体看医届2024年11月的报道,和睦家医疗上海大区总院长刘薇介绍 ,20年前,上海和睦家的外籍客户占比大约为60%-70%,而目前本土客户占比已达到约70% ,外籍客户与本土客户占比已发生逆转 。陈林海提到,即使如和睦家也在采取下沉策略,如通过医保探索更多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 ,中外合资医院在引进外籍医生方面又往往受到限制,后者仅能短期执业,且引进一线“大咖”的成本过高。因此 ,这类医院往往能优质地满足患者常见病的诊疗需求 。但遇到高难度病例,患者还是更倾向于选择国内公立大三甲医院,或者直接到海外就医。

金春林同样提到 ,经营医院需要长期投入 ,医疗投资也挣不了快钱,医疗机构的日常运行成本不低,尤其是经营综合性医院;相较之下 ,利用资源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开办专科性的医疗机构可能容易盈利。此外,医疗机构如何吸引优质的医生护士加入始终是一个难点,目前来看 ,外资医院很少有海外医生 。

而这在《试点方案》中实际上没有改变 。其提及,医院可聘用外国医师、港澳台医师、港澳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短期执业,全院管理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中方(内地)人员占比均不得少于50%。

另外 ,早先入华的中外合资医院大多采取“高举高打 ”的策略。它们引进先进医疗技术 、管理理念的同时,也意味着高投资和高收费 。而当一些内资社会办医水平慢慢提升后,前者的优势就不再明显。又因为前期投入、集团薪酬体系等已经确定 ,这些中外合资医院很难降低人员和运营成本,因此在患者和商保面前也难以突围。

换而言之,陈林海认为 ,此前中外合资医院在国内的探索中 ,“把能学、能引进的东西都学的差不多了”,剩下的要么和国内法律体系 、文化土壤不适配,要么成本过高 。

而尚未探出一条明路时 ,本次试点还对外商独资办医提出了级别类别、诊疗科目、诊疗活动等在审批准入上的限制。

其中,陈林海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医院级别为三级”。因为这意味着10亿元以上的投入和更高的回本难度 。他介绍,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医疗机构更多并非欧美 ,而是新加坡 、印尼等东南亚医疗集团。在“三级医院 ”的高要求限制下,它们可能更倾向于将国内患者带到海外就医,而非在国内做大。

你可能想看:

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PMW服装品牌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外商独资医院放开带来了什么机遇?|界面新闻》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5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
网站统计代码